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庆祝骆运管理处成立40周年,大力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值此“五一”劳动节之际,特推出“解码劳模力量”系列报道,刊载管理处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激励全处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创新奉献,为全面推进管理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本期人物:周业龙,男,中共党员,1978年出生,省骆运管理处抗排队抗旱排涝队副队长。2014荣获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获评“全省抗旱抗台抗洪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评“江苏省企事业优秀班组长”“全省防汛防旱先进个人”“全省水利先进个人” “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先进个人”;2013年获评“全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宿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先进个人”“江苏省水利厅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荣获首届江苏省 “最美水利人” 提名奖;2012年获评“省属水利工程管理先进个人”;2011 - 2013、2015 年获评省骆运管理处 “十佳文明标兵”;2001、2004 - 2006、2008 - 2015年获评省骆运管理处 “先进工作者”。
1997年8月,皂河闸管理所被晨雾温柔地包裹着,一切都还在朦胧中尚未苏醒。19岁的周业龙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紧张,紧紧跟着师傅,第一次踏上闸墩。他脚下的胶鞋每踩一步,青石板便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仿佛是岁月在为他的水利征程敲响开场鼓。
水闸上的初心印记
在皂河闸,周业龙主要从事生产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面对设备老化、效能滞后的困局,他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刃,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盾,将每一次设备巡检都化作精准诊断,让每一项维护作业成为焕新良方。在皂河闸专项工程的全周期施工中,他既是运筹帷幄的设计师,也是躬身力行的建设者。从方案构思阶段起,他便以"三高"标准锚定方向,深入钻研每个技术细节;施工进程中,他化身质量把关的"铁面人",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工程收官后,他又伏案总结技术经验,将实践智慧凝练成指导后续建设的珍贵宝典。同时,他精心编纂工程资料,让零散的数据蜕变为支撑科学管理的坚实依据。
图1:1997年皂河闸水轮机维修现场(后排右二为周业龙)
在那些平凡而又忙碌的日子里,牛皮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闸门启闭的参数;工具箱里,崭新的扳手逐渐在一次次的使用中变得熟悉,见证了他的成长;抽屉中,工作日志整整齐齐码放着,每一页都记录着基层水利人朴实的初心——把平凡的日常,酿成守护安澜的基石。
线路改造展担当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2009年。当时,抗旱排涝队院内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均为架空线路,运行时间较长,线路明显老化,且线路零乱不规范。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电线安全载流量达不到要求,已严重影响到生产安全。在此情形下,周业龙主动请示队领导,拟对架空线路进行改造,计划将原架空线路改造为暗线电缆。
本项目实施实行项目责任制。抗旱排涝队明确周业龙为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管理。面对线路改造这一重任,周业龙深知自身在CAD制图方面的欠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彼时,办公室里,他的桌面堆满了CAD制图教材与参考书籍,纸张边缘被反复翻阅得起了毛边。每天处理完手头紧急事务,他便一头扎进 CAD 软件的学习中。遇到实在攻克不了的难关,他就记录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向单位里懂CAD的同事虚心请教。为了熟悉线路改造项目所需的图形绘制,他无数次模拟设计方案,对每一处线路走向、配电箱位置布局都精打细算。凭借这股子努力认真、攻坚克难的劲头,周业龙成功掌握了CAD制图技能,边学边将其运用到项目设计中,最终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浊浪中的坚守坐标
2010年9月8日,宿迁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天地间一片汪洋,多地被洪水淹没。周业龙刚到单位,就接到紧急指令:迅速组织人员装机装泵,前往受灾地抢险。经过一天的奋战,疲惫不堪的他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体温飙升。同事送来退烧药,他胡乱吞下半片,裹紧军大衣,在轰鸣的抢险现场守了一夜。
9日早晨7时30分,运行了一夜的5台潜水电泵出水越来越少。凭借丰富经验,周业龙断定是电泵进水口拦污网被堵住了。腐叶与化工废料混合的恶臭扑面而来,令人作呕,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深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扎进两米多深的污水中。浑浊的水中,他全凭感觉摸索着找到电泵拦污网,整个网已被垃圾堵得严严实实。他一只手紧紧抓住拦污网,另一只手用力撕扯着网上的垃圾,每台电泵都要潜下去清理六七次。清理完第一台,他在水中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下一台的清理工作中。
当清理到第五台时,他发现拦污网上紧紧吸附着一块很大的混凝土砖块。他想把砖块抱到岸边,却因时间掌握不好,一口气没憋住,呛了好几口水。一个半小时后,5台电泵的拦污网终于清理干净。长时间泡在水里,他的老胃病犯了,胃烧心般疼痛,加上感冒发烧,整个人虚弱不堪。
然而,10时30分左右,拦污网再次被堵,水管出水只剩半管。周业龙忍着头痛、胃痛,再次脱掉衣服,扎入水中。到下午一点多,拦污网第三次被堵。此时,他头痛欲裂,发烧更厉害了,右腿还被锈蚀的钢筋划出约5厘米长的伤口,血水很快被污水冲淡。但他没有退缩,第三次潜入水底。当他浮出水面时,嘴唇已冻得发紫,同事们心疼不已。
他的敬业与奉献精神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现场群众的高度赞扬,当时的宿迁市长称赞他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图2:周业龙抢险现场工作剪影组图
抗旱前线的指挥灯塔
2019年主汛期,苏北地区遭遇60年一遇气象干旱。省防指决定在入江水道金湖控制线东西偏泓闸架设临时泵站抗旱翻水,骆运管理处负责东偏泓闸临时泵站的机泵架设和运行管理,周业龙担任现场负责人。
在处领导的指挥下,他将抢险队员分为机泵架设组、电力保障组、运行维护组、后勤保障组和宣传报道组,明确各组职责。在机泵架设过程中,又细分多个小组,实行流水作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科学的组织方法成效显著,前期50台机泵仅安装了三天便都全部出水并正常运行。第四日后增40台套机泵,在抢险队员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也仅用3天时间全部出水运行。
水利厅厅长陈杰视察抗旱现场后,对骆运的机泵架设速度和抢险救灾效率给予高度认可。在机泵运行管理中,周业龙统筹人员技术力量,科学编班,设置运行班、检修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机组安全可靠运行。此次抗旱历时24天,抽水2594万立方,圆满完成任务。
时光淬炼的精神年轮
如今,当年轻职工围在荣誉室,听周业龙讲述过往的故事时,总会注意到他工装左胸那枚泛着温润光泽的党徽——2003年6月19日入党时戴上的,至今已陪伴他近22年。从手动检修到智能管控,设备参数不断更新,不变的是他每次抢险都冲在最前的身影;从青涩学徒到行业专家,学历职称不断提升,不改的是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图3:2024年9月,周业龙与抢险队员在新沂河大堤沭阳段险情处置后现场开展总结复盘(左三为周业龙)
2024年汛期的一个黄昏,周业龙步伐沉稳地带领着年轻队员穿行在新沂河大堤上巡堤查险。金色的夕阳余晖倾洒而下,他们并肩前行的身影,在堤岸之上勾勒出一幅充满力量与温情的动人剪影。从青葱岁月到两鬓微霜,周业龙用半生时光诠释着水利人的责任担当,将宝贵经验倾囊相授,这份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早已成为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