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骆运要闻

双脚踩泥 崇实致远 | 南泥湾 脚下泥 劳动行——我处“劳动型党支部”锻造记

来源:党办 姜珊珊 夏星溪 发布日期:2025-08-25 16:13 浏览次数:

从延安的南泥湾到骆运泵站的田埂,从革命年代的自力更生到新时代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脱鞋下田、双脚踩泥”水利传统始终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省水利厅党组在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中强调,要弘扬“脱鞋下田、双脚踩泥”的水利传统,凝聚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处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这一精神,以建设“劳动型党支部”为重要抓手,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水利人的责任与担当。8月23日,处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员以及新进职工前往沙集所,与沙集所党支部共同开展“双脚踩泥 崇实致远”建设劳动型党支部活动,以农田劳作带动作风锤炼,为基层站所增添绿意与生机。

精神洗礼 传承基因

在沙集所的食堂内,党员们有序落座,共同观看南泥湾的历史影像资料。处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金凯以“弘扬南泥湾精神”为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党课聚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核心内涵,深情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严密封锁和物资匮乏的困境,边区军民如何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指引下,挥洒血汗,开垦荒原,将“烂泥湾”变为“陕北好江南”。他指出,劳动型党支部的生命力,不仅是种一次地、锄一次草,而是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变成工作的底层逻辑,把厉行节约、自修自养变成工作常态。党员干部要带头争做节约理念的播种机、技术革新的突击队、精打细算的把关人,让党支部在厉行节约的大考场上始终站排头、当引擎。

躬耕实践 体悟农情

党课的余温还未散去,党员们并没有休息,而是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劳动实践场地。“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种植蔬菜苗,我会先给大家讲解一下种植的要点。”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人员站在田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耐心地讲解着种植技巧。他手握锄头,动作利落如行云流水,边示范边讲解翻地的深度、识辨杂草的诀窍、点播蔬菜种子或移栽菜苗的间距与技巧,朴实的语言蕴含着农耕的智慧。讲解结束后,大家纷纷拿起锄头、俯下身子,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作中。锄头翻动沉睡的土地,双手在田垄间仔细探寻。有的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入湿润的土壤,有的则专注地整理农作物错乱的根系。劳动现场气温逼近40摄氏度,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襟,泥土沾满了鞋裤,但田地里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相互鼓励。

大家渐渐掌握了技巧,越干越熟练。经过几个小时的辛勤努力,一片片原本杂草丛生的土地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现场劳作任务基本完成。大家围在一起,一边清洗着沾满泥土的手和布满汗水的脸庞,一边交流着劳动的体会。一名新进职工感叹道:“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到劳动的艰辛,今天亲自体验了才知道劳动真的不容易。纸上谈兵终觉浅,这每一锄头下去,每一次弯腰,才真正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分量,‘艰苦奋斗’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四个字了!”天气虽然异常炎热,但是劳作的艰辛与协作的快乐交织,让南泥湾精神在躬身实践中变得可触可感、刻骨铭心。

交流研讨 凝聚力量

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劳动的余热,全体人员稍作休整后齐聚一堂。沙集所党支部书记赵文军同志首先发言,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工作感悟。处人事科、水政科、湖泊科、水情教育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也谈了谈心得体会。新进职工也满怀激情地分享所思所想。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周韩宝对参加活动的党员同志展现出的饱满热情和实干精神给予了肯定。

随后,处党委书记、主任蒋涛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成效,指出开展劳动型党支部建设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践行,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激发党员的劳动热情,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学习、继承和发扬水利先辈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深刻认识到劳动才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在躬身实践中不断锤炼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用心体会劳有所获的奋斗真谛,将活动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活动最后,大家一起品尝了刚从田地里摘来的玉米、青梨等。金黄的玉米粒饱满盈润,翠绿的梨子清透挂霜,轻咬一口梨肉,清甜汁水溢满唇角,是劳作后独有的踏实,是田野馈赠直接的满足,更是人世间的烟火气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