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过尽,岁月留下的是无数值得细细品味的体悟;时光荏苒,总有些珍贵的记忆值得深藏心底。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去感受他们光阴里的风采,倾听他们照片背后的故事。
1983年7月,22岁的袁凤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江苏省刘老涧闸管理所,负责水文站业务技术与测站管理工作。那时的他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心中满是昂扬斗志,一心想用自己所学,为单位贡献力量。
图1:1985年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第一次共青团团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留影(第一排右2为袁凤友)
80年代初期,水文资料整编工作完全依赖人工手算。面对大量的数据,计算过程极为繁琐,且相当耗时。袁凤友回忆道:“就拿多年平均流量、水位频率分析这类数据来说,纯靠人工计算得花费数天,甚至更久,而且很难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错误。”面对这个情况,他想到了自己擅长的计算机应用,“当时我心里就琢磨,如果能用计算机来整编,肯定能极大地提高效率。但那时候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计算机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全管理处连一台都没有,这个想法只能搁置。”
1985年,水利厅水文总站计划组织开展一期关于水文资料整编电算应用的培训班。袁凤友刚一看到这个通知,内心瞬间被喜悦填满,他立刻向领导提出申请报名参加。“所谓水文电算应用,就是借助计算机来替代人工,完成对水文资料的整编。这与我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袁凤友在回忆这段过往时,兴奋之感依旧清晰可辨。
“那次培训主要还是理论学习,因为当时全水利厅只有一台电脑,白天水文总站工作要用,根本轮不到我们。多亏培训班领导去争取,我们才可以在晚上轮流用那唯一的一台电脑进行实操练习!”袁凤友感慨道。
因为袁凤友有计算机基础,学习又勤奋刻苦,相较于其他学员,他学的更快一些。培训班领导看他表现这么出色,便把全套水文资料整编电算试点任务交给了他。平常练习主要针对单项内容,可对整个单位全套水文资料进行电算整编,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这不仅要求有扎实的水文专业底子,还得对电算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清清楚楚,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多少有点紧张,每一步都很谨慎,录入的数据反复核对,每一项操作前都在脑子里把流程先过一下,就想着千万不能出错,可不能给我们管理处丢脸。”袁凤友微笑着说,“万幸结果很好,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次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袁凤友在我省水文系统渐渐有了名气,好多家厅属管理处及地方水文局向他发出授课邀请。“每次讲课,我都想着要把自己会的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就希望能帮大家快点熟悉电算整编,让工作效率更高些。”袁凤友语气平淡却满含热忱地说道。
在他的帮助下,多家单位水文资料整编工作迈向了电算化的新阶段。因为这些工作成果,袁凤友连续三年被省水利厅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对此只是轻轻一笑,觉得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图2:1986年,时任管理处主任鲍小林为袁凤友颁发水利厅先进工作者奖状(左一为袁凤友)
图3:1985年、1987年袁凤友水利厅先进工作者证书
1992年,袁凤友调到省皂河闸管理所,主要从事水闸运行、水文观测等工作。皂河闸始建于1952年,1972年进行了首次加固。本次加固在闸的左右空箱岸墙内安装了四台水轮机,并配置了四台水轮发电机组。
袁凤友回忆说:“我有个习惯,到了新单位就喜欢翻翻工程资料。在仔细翻看了皂河闸多年的运行资料和近10年的水文资料后,我发现闸上、下游年平均水位差被低估了,实际可达到三米五至四米五之间,而现有的水轮机叶片角度是下10度,根本不能充分利用这一水头差。”随后,他将自己的发现汇报给所里,得到了认可。彼时,皂河闸小水电机组老化严重、效率下降,管理所也正有技术改造的意向,袁凤友的发现恰逢其时,最终促成了1996年皂河闸小水电增容技术改造项目的开展。
技改后,皂河闸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由原来的400kW增加到640kW,年平均发电量由65万度增至142.5万度,经济效益实现显著增长。此次技术改造不仅为皂河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为管理处后续一批小水电增效扩容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4:2003年皂河闸管理所被评为管理处先进单位(右二为袁凤友)
图5:2003年江苏省水政监察总队骆运支队直属大队成立留影(第二排右4为袁凤友)
2007年,袁凤友调任省刘老涧闸站管理所副书记。“当时一到所里,所长就给我出了个课题:怎么能让年轻人更快成长起来?”袁凤友笑着说,“年轻人想快速成长,无非就是通过多学习、勤实践,这些话几乎每次开会都会提,可效果一直不太好。一次外出学习,有一项安排学员上台交流的环节,一下给了我灵感。回到单位后,我便组织开展了年轻干部轮流为职工授课这么一个活动。哈哈,想要教别人,自己总得先学明白吧!”在袁凤友这一举措推动下,刘老涧管理所内部迅速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职工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在这样积极向上的环境滋养下,年轻干部们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逐步挑起工作大梁,为单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造力。
图6:2010年袁凤友被评为管理处水利科技先进个人(前排中间为袁凤友)
2012年6月,袁凤友来到省骆运管理处监察室任主任。同年7月,管理处成功承接山东南水北调泵站运行培训项目,袁凤友被任命为该项目的总负责人。
谈及那段忙碌的时光,袁凤友感慨万千:“当时的状况可谓千头万绪,事情是又多又杂,人手又少,从制作课件、编写试题,到全面统筹各项安排等等都得我自己做,每天都很忙却也充实。”
即便工作如此繁忙,袁凤友仍未忘记自我提升。为进一步精进授课技能,他见缝插针,利用点滴闲暇时间备考,成功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高级考评员证。
在他的精心组织与不懈努力下,培训工作有条不紊、扎实稳健地推进,为山东南水北调事业培育出了大批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才。此次培训工作收获了业主的高度赞誉,为管理处在山东地区树立了优质培训的良好口碑。
“单位发展人才是关键,希望管理处能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袁凤友目光坚定,满含期许地看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诚挚地说道,“也希望你们年轻人都能够牢牢抓住每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工作中多积累、多锻炼,尽快成长为单位的中流砥柱。”
人物简介:袁凤友,男,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1983年7月至1985年8月,在江苏省刘老涧闸管理所工作;1985年9月至1986年9月,任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抗排四队团支部书记;1986年10月至1989年月4月,在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水文站工作;1989年4月至1992年4月,在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抗排四队工作;1992年5月至2007年4月,在江苏省皂河闸管理所工作,历任副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任江苏省刘老涧闸站管理所副所长、副书记(正科级);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任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监察室主任、处文明办主任、机关工会主席;2013年6月至2021年4月,任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人事科副科长(正科级)、处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处文明办主任、处职工教育委员会秘书长;2021年4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