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过尽,岁月留下的是无数值得细细品味的体悟;时光荏苒,总有些珍贵的记忆值得深藏心底。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去感受他们光阴里的风采,倾听他们照片背后的故事。
“能在现场参加皂河站试运行,大家可兴奋了,我当时就在这人群里。”管理处原人事科副科长韩宏举看着手中皂河抽水站首次试运行时的现场老照片动情地说道。
1985年皂河抽水站首次试运行厂房现场
穿越艰辛
上世纪50年代,为解决苏北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我省开启了“扎根长江、引江济淮、江水北调”的航程。利用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为输水干线,沿线新建九个梯级泵站,逐级将丰盈的长江水输送到缺水严重的苏北地区。1978年4月,江水北调第六梯级皂河抽水站破土动工。
1980年3月,刚从南京电力学校毕业的韩宏举被分配到江苏省骆马湖控制工程管理处皂河抽水站,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
“刚分配到站里时,正值站房底板浇筑,条件非常艰苦,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从全省抽调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民工近千人。大家住在用蒲葵、毛竹和芦席搭成的草棚里,四面漏风,吃的是工地的千人食堂。宿舍离食堂单程有2里多路,每天光吃饭就要走10多里路。当时基本也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现场物料转运主要靠人力车推筐抬。工地上尘土大,受不了的就戴上那种多层纱布的口罩或者面罩。”韩宏举回忆道。
皂河抽水站建设期施工现场
历经9年的艰苦努力,1987年4月,皂河站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也标志着我国大型泵站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当时,亚洲最大的水泵是日本研制的叶轮直径4.6米的混流泵,为了在大型水泵制造方面赶超日本,国家选派多名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皂河站水泵叶轮直径6米、单机流量100立方米/秒,重300吨的亚洲第一大混流泵,因此该泵也被国人亲切地唤作“争气泵”。
左图:皂河站建设期外出购买设备时的票据 右图:1985年皂河站试运行工作人员证
精益求精
“刚建站时,由于机组自动化程度低、主机励磁装置运行不稳定、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一旦要开机,大家都很紧张,全所职工都要到岗,有时省厅还要派人现场技术指导。”韩宏举说。
90年代,国家对水利现代化建设愈发重视,皂河站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技术人才“两手抓”,一方面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技术人员业务提升。
1992年皂河抽水站技术股成立时留影
1992年,皂河站成立技术股,韩宏举任技术股股长,主要任务是熟悉吃透泵站运行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抽水站安全运行。
“这是92年抽水站110kV主变压器首次大修后拍的照片。当时变压器绕阻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这也是皂河站首次设备大修。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查问题时,大伙儿就围在人家周围,一边打下手一边学习。对新技术大家都特别感兴趣,能有机会学习也特别开心。大修结束后纷纷与变压器拍照留影!”说到这里,韩宏举满脸的自豪与开心。
左图:1992年皂河站110kV主变压器大修后留影 右图:2024年皂河站变电所留影
正是因为有这样持续学习的态度和决心,才有了皂河站一次次的技术飞跃。随着智慧水利的快速发展,2013年皂河站实现了远程监控,抽水站开机再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兴师动众。
砥砺前行
进入新时代,皂河站被赋予更高的使命。
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皂河站又有了新的角色——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第六梯级泵站。北上的江水通过皂河站“亚洲第一泵”的“托举”,一路欢歌,滋润数十座大中城市,保障亿万群众饮水安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泵魂广场“亚洲第一泵”雕塑旁,韩宏举欣慰地说:“这一直是我们水利人努力的目标。”运行数据显示皂河站自建站以来累计抽水204亿立方米,有效保证了骆马湖周边200多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为徐州、宿迁等沿线地区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运河航运提供了优质水源。
1999年皂河闸厂房前留影
摩挲着手中的老照片,韩宏举感慨万千,他说:“离开皂河站后,我先后在皂河闸、处综合经营科、处人事科和泗阳站工程建设处工作过,我这一生都在服务水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江河安澜、碧水长流......”
如今,他的儿子已接过他的衣钵,继续奋斗在水利战线。
人物简介:韩宏举,男,中共党员,1980年至1999年,任职于江苏省皂河抽水站,先后担任站电工组组长、变电所值班长、运行班班长、检修班班长、技术股股长、站长助理等职务;1999年至2003年,任江苏省皂河闸管理所副所长;2003年至2004年,任管理处综合经营科副科长;2005年至2012年,任管理处人事科副科长(正科级)、兼处安委办副主任;2012年至2016年,任南水北调泗阳站工程建设处副主任;2016年11月退休,2019年7月任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